聚焦农博会——无土栽培新技给居家种菜添保障



来源:长春日报 日期:2021-09-17 09:05

无土栽培展示区域。赵滨 摄

本报记者 张欣禹

温室干净整洁,土壤被椰糠代替,施肥、灌溉、调温控湿由电脑和传感器自动控制,只见一串串通红透亮的西红柿悬挂枝头,家用版、农用版的无土栽培设施触手可及……在本届农博会,无土栽培搭载现代农业力量,让大众把过去看不懂的“热闹”带回家。

“潮汐灌溉”实现精准培养

农博园里,一项新技术——潮汐灌溉系统出现在生产型无土栽培区。

走近盆栽花卉苗床,表面风平浪静,但苗床下却暗流涌动。“潮汐灌溉,最关键的就是潮汐苗床。新的灌溉方式采用底部灌溉,利用潮起、潮落的特征,对作物进行灌溉,特别适用于盆栽花卉。”展区负责人王伟来到控制台,按下“涨潮”按钮,水肥营养液由出水口如同喷泉涌出,5分钟左右注满了苗床。营养液在苗床里静止半个小时左右后,作物达到了充分吸收,苗床开始“落潮”,营养液回流到了营养液池。

与普通的苗床相比,潮汐苗床不仅可以阻隔病虫害,同时还可以精准控制水肥逗留时间,维持根部的水气平衡,避免植物根部腐烂,使每棵植物高度统一,生产达到标准化。

“潮汐苗床属于封闭的水肥循环系统,水肥利用率达到80%以上,同时排出来的水肥可有效进行再次利用,节省了成本。”王伟告诉记者,今年展区将从花卉育苗、生长、成熟的3个阶段进行展示,用这种接地气的技术和实际例子,让农民和大众学到想要的农业技术,实现对农民的精准辅导。

小型水培实现家中“农场梦”

想天天在家吃有机蔬菜,又想感受栽培乐趣,怎么办? 农博会上家用版水培设施完成了抢答。展区现场,几排家庭小型水培装置,从农博会开幕时就吸引了许多游客驻足、询问。“这个真的在家就能用上吗”“占不占地方”“设备贵不贵”……

在展区的一角,一个一米多高的水培架上,可以“顺藤”看见许多花朵,但根系却不见踪影。原来,根系收纳在一个小“水管”中。展区负责人王健君介绍,这个“水管”里装的是经过调配的营养液,不仅方便移动、肥力充足,还能避免虫害,支起来和晾衣架一样大,操作起来简便、易上手,非常适合在都市家庭的阳台上种植。

“无土栽培技术听起来复杂,用起来相当简单。只要购买种子、营养液以及配套的螺旋管、海绵等工具,就能在家过把‘农场主’的瘾。”王健君说,造型可以根据自家空间来设计,而且价格亲民。

硬核技术解救植物“水土不服”

在游客眼里农博园一直是一座未来农业“实验室”,不断地刷新人们对农业的理解,在五防温室内,一排南瓜长在了空气、水和基质的混合“土”里,这种技术是农博园自主研发的根系三重培育栽培模式,使用三层物质代替传统耕土,解决温室作物重茬、病害等问题。

看到温室里一株株南瓜秧长势正好,3名来自松原的农民蹲下研究,看得十分专注:“我们几个人家里都是种温室蔬菜的,无土栽培我们知道,这个还真是头一次见!感觉设计特别合理,就是不知道好不好实现。”

“这个技术很好实现,也很好理解,只要分好功能层,保持适宜的温度等基础条件就能用。这上层是基质,中间一层是空气,下面一层是营养液。植物的根往下长,经过基质层吸收营养后,再往下长就是空气,呼吸到新鲜空气以后再往下长‘喝水’。”温室技术负责人说,基质层和水层分别放入了滴灌水管与注水管,相同条件下,作物水肥能省下三分之一,还能省不少黑土。

相关链接

无土栽培,是一种不用天然土壤作基质的栽培技术,它是将作物直接栽培在一定装置的水和营养液中,或者栽培在用砂、砾石、珍珠岩、稻壳熏炭等非土壤的基质材料做成的栽培床上,使作物正常完成整个生命周期的栽培技术。


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