——净月高新区长春国际影都线上推进会之三

艺术氛围浓郁 文化底蕴丰厚



来源:长春日报 日期:2020-04-03 09:21

净月高新区现代与艺术交融的城市建设面貌。

净月高新区举行第三场长春国际影都线上推进会。

净月高新区影视文创产业发展相关政策咨询,请拨打电话:84532420、84533738。净月高新区将与您一起奋进成长!

浓郁的艺术氛围、丰厚的文化底蕴,是建设长春国际影都不可或缺的条件。

1日上午,净月高新区长春国际影都线上推进会举行第三场,不仅现场连线影视企业,还邀请了省文联名誉主席尹爱群、吉林动画学院电影学院院长宋江波、国家一级导演胡明钢、省广播电视学会秘书长赵醒夫等艺术家现场座谈,围绕艺术资源这一话题,展开热烈讨论,共同为长春国际影都建设献计献策。

如果把长春视为一本书,那么电影无疑是目录中最闪亮的一章,光与影铸就了这座城市不朽的传奇。长影是“新中国电影的摇篮”,几代长影艺术家创作拍摄了一大批脍炙人口、深入人心的经典影片,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,成为人们心中永不褪色的红色记忆。“长影是一个摇篮,更是一所学校;长影是长春的名片,更是中国电影的旗帜。浓郁的电影基因正是建设长春国际影都的底气所在。”尹爱群认为,建设国际影都,长春有历史传承、有文化积淀、有发展潜力,但更需要有科学长远的发展规划、有实实在在的优惠政策,让电影的前期、中期、后期产业带动经济发展,扩大长春的国际影响力。

白山黑水之间,多元碰撞、兼容并包、特色鲜明的关东文化源远流长,为长春国际影都建设提供了不竭的文化之源。宋江波认为,建设长春国际影都,绝不能简单复制,而要结合长春的地域特点、季节特点,特别是要把关东文化融入到建设中,建出特色、建出品位,这样才会有持久的生命力,才能在全国众多的影视城中脱颖而出。

作为导演,胡明钢用切身感受为长春国际影都建设献策。他表示,从创作者的角度来看,希望能有不同风格、不同主题的影视基地,满足影视拍摄的需求,同时更加需要“拿着本子来、带着本子走”的一条龙服务。“剧组少则几十人,多则数百人,如果影视基地能够实现完整的全产业链以及配套服务,那就会吸引剧组前来。”胡明钢说。

“建一座城容易,但城里要有文化、有故事、有情怀。”赵醒夫表示,长春有长影这个肥沃的“电影土壤”,要把它的精神内核、文化内涵融入到长春国际影都建设中。同时,依托长春气候与地理资源禀赋,以净月潭国家森林公园、冬季北方雪景等资源为基础,借助3D摄制、VR摄影等数字化先进摄录技术,形成具有中国北方文化和气候特色的影视拍摄取景地。

一个小时、两个小时……时间在悄然流逝,讨论的气氛却越来越热烈,艺术家们对建设长春国际影都充满信心、充满期待,并纷纷表示愿意为长春国际影都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。

思想与智慧的汇集为长春国际影都建设注入活力。在净月高新区精心绘制的《长春国际影都文化产业发展规划》中,一份发展的蓝图跃然纸上。

打造世界级水准的数字影视之城——重点打造影视后期制作环节,以重大影视基地项目为抓手,引入顶尖影视后期制作团队,强化影视产业链核心战略发展环节。

打造国际影响力的影视活力之都——借助重大影视项目的落位,引入国际化资源与技术,发展涵盖视效制作、音效制作、美工制作、3D建模、程序开发、剪辑混音、VR等影视后期制作模式,强化影视产业链关键环节。

打造全球性的文化生态融合之地——以构建文化产业生态为核心,以影视产业为基础,联动发展游戏、动漫、会展竞赛、旅游等关联产业,强化全球资源集聚效应。

净月高新区相关负责人表示,在长春国际影都建设中,将通过挖掘长春影视文化资源,塑造长春影视文化品牌,加强品牌宣传推广,强化长春影视文化品牌影响力与品牌意识。通过加强对长春自然资源、气候特征、地理风貌、历史文明、民风民俗、文化遗产等资源的系统性梳理,借助高校、科研单位等力量,挖掘长春特色,讲述长春故事,解读长春文化的丰富内涵;加强长春影视文化形象设计,统筹资源、研究长春影视文化的代表性元素,形成长春景色+历史+故事+人物等系列关联IP,并实现系列IP的再次创作与IP运营;引导影视文化企业提升品牌意识,关注产品内容的提升,积极打造企业品牌、文创产品品牌。

(撰稿/供图张晓黎)


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